不管孩子多孝順!聰明的老人「都不會和子女住在一起」 5個理由很現實
兒孫環繞膝下,共享天倫之樂是很多父母的願望,可是子女和父母一旦同住一個屋檐下,同在一個鍋里耍勺子,難免會有磕磕碰碰。
日積月累,父母和孩子剛開始可能只是有一些小分歧,但隨著時間推移,矛盾逐漸加深,達到難以調和的地步,雙方甚至會出現冷戰,罵架,最後鬧得不歡而散。
所以聰明的老人,一般都不大願意和孩子住在一起,看完下面這些原因,你也一定表示贊同。
01
Advertisements
距離產生美
一位遠在中國的母親,曾在澳大利亞墨爾本一家頗有影響力的中文報紙頭版刊登一封落款為「愛你的媽媽」的《給兒書》,這位媽媽因為逼婚逼得兒子太緊,兒子一氣之下躲在澳大利亞不與家人聯繫,心急如焚的的父母只能通過在報紙頭版登整版廣告來聯絡他。
父母和孩子相處常見的錯誤就是忽視溝通的邊界,父母以為打著愛的旗號,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干涉孩子的工作、婚姻、生活等。實際上,任何一個成年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空間,哪怕父母和子女之間都要保持一點距離,適當的距離,不僅代表一種尊重,更能讓人與人之間保持一種新鮮感。
那到底多遠的距離才是合適的距離呢?有個說法很好: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的距離是一碗湯的距離。子女煲好一碗湯,送到父母那裡還沒涼。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人選擇和父母住在同一個小區內,而不是住在一起。這樣,老人想念兒孫的時候就去看看,同時子女又能照顧到父母的起居飲食,要是老人有個什麼小痛小病,孩子也能第一時間趕到。
Advertisements
02
住在一起容易引發婆媳矛盾
在談婚論嫁前,很多女孩都會關注一個問題——要不要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不是說年輕人不願意和老人呆在一起,只是婆媳關係真的是一本難念的經。有多少兒媳和婆婆開始的時候,情同母女,但隨著見面的次數多,矛盾也就出來了。婆媳之間本來就有一種天然的競爭關係,婚前兒子曾經全部屬於母親,婚後意味著兒子將歸屬於其他女孩,母親的這種心理落差會加劇婆媳之間的矛盾。
所以,老人最好和子女分開住,見面次數多,彼此看到對方的缺點也就多了。距離隔得遠,即使有什麼意見和問題,還能有一個冷靜期,一般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所以子女分開住,婆媳相處會更加和諧,家庭也會更加和睦。
03
生活習慣不同,住在一起不自在
三歲就是一條「溝」,我們和父母年齡差別這麼大,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代溝。年齡不同,時代不同,兩方的生活習慣差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比如飲食方面,煮飯父母想以清淡為主,年輕人卻好油好辣;起居方面,老人習慣早睡早起,年輕人卻睡得晚起得晚……試想一下早晨你和愛人還沉浸在夢鄉,父母就已經起床活動,又生怕發出聲響,這樣雙方生活在一起,都會覺得很累。